自購入Edifier R1900TII至今也有五、六年了,隨著時代的進步,光纖、同軸、藍芽輸入似乎變成現在機種常備的規格了,
前一陣子因為怎麼用都用不出聲音因此心生想更換音箱的念頭,但是S2000當時的價格非常的可觀,
這錢有點花不下去,最近有小賺點錢,想給辛苦了這麼長時間的我自己一點犒賞!在休閒時刻能聽上一曲好聽的音樂,
原本在A100與S2000MK3之間搖擺,但是S2000MK3的單體是5.5吋,單體越大低音才會越有感,
雖然兩組都有Hi-Res認證,但是R1900TII最大的問題就是沒低音,但是高音確實好聽,
首先看規格:
連續不失真功率 | 15W+15W高音, 50W+50W中低音 |
訊噪比 | 85dB(A) |
靈敏度 |
PCIN輸入:800+/- 50V; AUX輸入:650+/-50mV; 藍芽輸入:450+/-50mFFs; 光纖/同軸:350+/-50mFFs; |
頻率響應 | 45Hz-40Khz |
低音調節 | 支持 |
訊號源 |
Line-in*2 藍芽(5.0 aptX HD) 光纖 同軸 |
箱體尺寸 | 198x276x342mm |
重量 | 17.14KG |
開箱:
原廠的外裝箱有兩層,第一層箱體就採用外銷用的厚紙箱,箱體偏紅,而且看得出來歷盡貨運的柔佞,
也可以看得出來原廠在包裝上的用心,外箱拆開後裡面還有一個內箱,對於部分蒐藏癖好的人到是個不錯的做法,
可以保留完美的外箱
拆開外箱驗明正身,內箱上印有產品序號貼紙,於音箱底部也有,可以立刻上官方網站登記保固
原廠登入保固傳送門
於是我快速的登入了我的音箱,並且輸入發票日期與號碼完成了保固登入,原廠保固為一年
接下來重頭戲開始,開啟外箱後第一印入眼簾的是所有的配件,
位於箱子側面還有一條傳輸線,是連接兩顆音箱用的沒有拍照到片,
他改善了R2730DB的線一端連在主音箱上這個為人詬病的問題,改為兩頭都需要插上音箱的設計,
這樣中間的線材就可以任意的定製長短了,而不用像R2730DB一樣用連接的(穿線遇到轉角會想殺人的)
將所有配件集合拍一張合照,意外的發現他有附贈光纖線呢!這一點倒是在業界少見
雖然說是普通的線材但是可以說是誠意十足並且還有遙控器呢!這樣我就不需要跑到背後去按開關來關閉了
拿出了配件後,下方就是因箱本體了,媽呀這可比我想像的大組多了,原先桌上放的R1900TII已經很大了
S2000MK3更大台些,幾乎快要把我電腦桌上放音箱的位置塞好塞滿,從畫面上可以看到原廠的包裝非常的小心,
移除膠膜後還有一層棉質的包裝來加強防撞係數,
上桌後立刻感覺到他的尺寸可以說是兩個龐然大物,桌子不夠大的朋友最好買個音響架
正面來說前面的網子也顯得簡樸了許多,並且是半透明了,可以清楚的看到5.5吋單體,
原廠就配給了高檔的音響腳,想當年的R1900TII我可是自己買音響腳鎖上去,
並且這腳是止滑的,很不錯呢!
音響反過來有序號以及QC的貼紙,接下來看著背面輸入的端子,
左方按鈕從上排到下分別是:
主音量、高音調整、低音調整、主電源開關、插頭
右方輸入恐從上排到下分別是:
RCA Line-in*2組
光纖輸入
同軸輸入
左喇叭連接孔
來張正面特寫,特別補充幾點沒拍照有點可惜
1. 主喇叭上有LED的狀態顯示,會告知你目前輸入源與音量是多少
2. 連接兩條喇叭的線很粗,這次Edifier在用料上給得非常捨得
3. 價格來到了14900NTD,其實就消費級別來說算偏貴的音箱,對於小資族的我買下去是需要把腦袋敲一下讓他暫停運作才點得下去
試聽心得:
若以這個價位以及效果來說,個人覺得這個音箱是可圈可點,
當然無法跟那種四、五萬以上的被動式喇叭箱比較,
對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補足了R1900TII我認為的所有缺點,並且還多了我想要的輸入介面
另外就是聲音細節多很多,金屬低音的樂器聲音更清晰了,
彷彿就在你旁邊彈琴一般的清晰!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入手的!